从科隆家具展、斯德哥尔摩家具展、荷兰设计周,到米兰设计周、纽约ICFF家具展, 毫无疑问,科隆是每年点燃第一簇焰火的地方。在一月末结束的第62届科隆家具展上, “节约”的概念不仅体现在设计师的作品上, 也付诸于今年整个展览的筹划中,由于近年欧洲经济低迷,科隆展一向对待设计新生代的大手笔也日趋缩水。
听上了年纪的人说起自己的经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好过最佳编剧。听的人过瘾,活在事件中,就太不容易。有时命运使然,让生活如戏。而时间河流中,总有某个阶段会使你成为事件主角,或悲或喜上演一段。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就相当具有舞台感了,在意着“观众们”的点滴反映,想必“微博”上粉丝密集的人们,不知不觉会成为其一,如被聚焦在光线下。而在居室,若有勇气放入一两件足够舞台气质的物件,会让这块空间显出不凡的气质,接受所有人的目光投射。用心的设计师,不仅仅重视外形,比如“MADAM RUBENS”系列沙发,就是用废旧棉被折叠捆绑在设计好的家具上,再在表面封一层PU革。如此就成了你现在所见的最佳戏剧效果。
在谈到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时,必然会提到的词语有:平和、朴素、宁静,只是大部分人便止于此,不会再深究外在表现的内因,这些词语也就逐渐变成某种符号的存在,被生硬地添加进任何需要“中国式”表现的东西上。
费伯奇(Fabergé)代表了一种皇室般的生活品质,印象中这个名字总是和奢华的彩蛋联系在一起,提起它就意味着一种传统而壮丽的氛围。对一些人来说它就像是陈设在博物馆中等待别人冒险夺走的神秘宝藏;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却像挂在客厅壁炉上的装饰品一样平常。这些都是关于费伯奇品牌形象的惯常思维,然而,随着新的费伯奇沙龙在日内瓦开放,这种氛围将在我们的脑海中被改写,只因为它与Jaime Hayon这个名字联系在了一起。Jaime Hayon的创造性设计将足够独特的设计灵感带入传统、庄严的费伯奇店,他赋予这个古老的品牌一种全新的形象。Jaime Hayon在将这个杰出品牌的魅力带入21世纪新境界的同时,又在他自己那引人注目的设计宝库中添加了一项傲人的纪录。
用金属来挑战设计艺术的种种可能性,用工艺来确保每一件物品都拥有巧夺天工的设计。在冰冷坚硬的银和温婉丰韵的金之间,可以制造出一幕幕情感细腻、表情丰富的生活场景,充满趣味,惹人遐想。
针织有一种温柔感,可能是因为印象中它总抵抗着冬天的严寒,小时候总有几件出自妈妈、奶奶之手的温暖牌针织毛衣,所以只要加上一点针织的元素,就会有重回童年的温馨。伦敦曾在Craft Council Gallery举办过一个展览,展示针织的艺术形态:一面墙上缀满了用线织出的微型人脸和它们的影子,一张桌子上则陈列着针织包裹的电视机和电话,让针织多了许多趣怪意味。今年袭来的针织风潮其实兼有两种特性,厚重感中加入新的创造,今秋我们可以带着回忆上路。
爱它的人视之为知己,讨厌它的人形容为哗众取宠,也许未必都能动心,却同样无法忽略受它教唆的感官冲击。在一个哥特式装饰的生活空间里,一盏台灯、一张桌椅,华丽诡魅的表象下,包藏着纷繁复杂的表达世界,它们令人惊叹,并痴迷寻找物与人之间相互纠缠的美妙关系。
意大利家具的设计精华之一,在于线条。倘若究其文化源头,应是古希腊时期于雕塑艺术近乎苛刻的完美追求。叶锦添聪明的地方,是将这种落于实物的线条提炼,转变成无序的时间,再嫁接到有序的空间里。拨开雪白的流苏,进入“无视序列Timeless Time”展厅的第一感觉,确实接收到梦境的意象。99件意大利经典家具被错落地放置在迷雾飘散的园林中,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山石、亭榭被替代,就游园而言,算是一次不错的经验。
现代人,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空间是珍贵的,小巧的、可移动的家具由此越来越重要,它们像被赋予了生命,拥有了自己的身体语言。
天才设计师 Chahan Minassian曾在巴黎的里尔大街开了一个新的展厅,专门用来展示自己收集的上世纪20~60年代晚期的家具物品。他曾为大批时尚界、金融界的人士设计高级住宅项目。最近一次,他为法国皮革品牌“PERRIN PARIS 1893”的家族继承人Perrin夫妇设计了位于美国比弗利山的新家,将自己最拿手的古典装饰主义融进了这个新贵家庭的生活里。
提起意大利,我们的思维总是被滤尽历史铅华的雄伟建筑、活色生香的美食盛宴,以及精湛手工的高级成衣和家具设计所占据,正像范思哲所说,意大利人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梦想和创造梦想,一年一度的米兰家具展,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梦想,以风格迥异的设计呈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