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局限于立春这一天,不过我们家也有吃春饼的习惯(大概是家中有北方人的关系)。天色转暖, 春饼这样的食物让人一望便有食欲,要点不在于饼,而在于满桌春意盎然的菜肴。把这些菜包到饼里,大大 地嚼一口,真是满嘴清香,余香不绝。这时候,我才发现,这“咬春”一词,是多么的形象!
顺利出月子!给小朋友办了满月酒,其实也就是大人找个借口大吃一顿,特别是在家里待了一个月,吃了一个月无盐无油无糖食物的妈妈要借此机会开开荤。
如果用性格去为食物归类的话,豆腐的性格可谓十分极端。你可以说它清纯如净水,不加任何修饰自然透出本味清甜;你也可以说它妖娆妩媚,柔若无骨的入喉绵滑,吸附百味展现千姿。吃豆腐,可凉可热,可冬可夏,可软可硬,更可说是最早的分子厨艺料理。
世界杯是埃托奥、C罗、卡卡、梅西、鲁尼们的秀场,也是球迷们喝着大杯扎啤吃着爆米花洋葱圈围观的集体狂欢。如果你的另一半不是铁杆球迷,就别窝在家里和他们争夺遥控器,和老友们聚在餐厅里,喝着清凉啤酒甚至世界杯纪念款葡萄酒—绝对不会有人责备你在球员进球时发出的高分贝喝彩,也不需要收拾狼藉的杯盘。狂欢,因世界杯之名!
墨西哥是个令人充满好奇的国度。该国的一切都带有明媚的色彩。这是一个喜欢一切饱和色彩的国度,性格中似乎也充满了热情开朗的成分,而他们的食物,在我们心目中则是真正的重口味。尤其是天下闻名的墨西哥辣椒,比这个国度明媚的色彩更火辣!——令人谈及墨西哥菜便多多少少有了偏见:噢,这是一个“辣”味至上的国度。
如果我们没有对一种食物的偏执狂般的热爱,业已盲目到看不到其他食物的精彩,那不如就不要选择情书这种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它的激情吧。
麦兜小朋友心心念念要去椰林树影,水清沙幼的马尔代夫度假,结果虽然只能带着菠萝油去大屿山春游,却也玩得很开心。一个周末的时间,本来就不够飞到世外桃源,但却足够筹谋一次快乐的野餐,用村上春树的话说,这也应该算是都市人的一种“微幸”,生活中平凡微妙的幸福和享受吧。
有人说众口难调,每一个人对于味道的喜好都不同。然而,味觉的偏好是可以追本溯源的,就像心理学上要找到病根需要仰仗催眠疗法,回忆起年代久远的童年的零星碎片。而食物的喜好亦是可以追溯到儿时的,每天放学后,厨房里传来的饭菜香,也许是一盘甜腻的红烧肉丸……
世上若有一种食物堪称“咸湿”的话,生蚝实至名归。除了因生蚝本身吃起来就是一种如假包换的又咸又湿的东西之外,据说它还有催情作用。
Ximena Escobar的作品总和食物有关,漂亮的打包盒设计、巧克力桌布、糖霜地板以及这套烤土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