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最近利好消息频出。先是11月10日,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陷入拉锯,眼看要沦为国际舆论口中的“一场空谈”,中美临门一脚,联手挽救了这场事关全球命运的大会,在会议结束前一天达成“联合宣言”,并成立行动工作组、制定减排时间表。六天以后,两国元首举行视频电话,通话长达三个半小时,向外界传递积极信号。
对中方而言,最具价值的,也是中文媒体上曝光最多的,就是拜登再次重申“一个中国”,这被视为中国外交的一次胜利。从电视画面上看,中方与会人员间隔而坐,不戴口罩;而美方除了出镜的拜登总统,其他阁员都戴上厚厚的口罩。尽管中美两国国情迥异、世界观大殊,甚至不必“求同”— 与会者原话是进行了“健康的辩论”— 但是二者进入一个“管理危机”的新时期。分歧、摩擦难免,但是要有一套互通有无、遇事可控的机制,实现“管理”,才是目前最务实、最能互利的选择。
这番情景,让人将激烈的5月阿拉斯加会议忘诸脑后。要理解中美关系,恐怕要先理解各种国际关系模式,然而在真
正理解眼前的中美关系时,似乎又需要丢掉这些过去的守则,用新的眼光来理解。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新时代,
很难说,哪一种模式能够完全解释大国关系的未来走向。拜登政府接过特朗普的摊子之后,疫情之下在大部分议题上保
持不变,未能有大展拳脚的空间,也需要更加稳定、务实的态度来审视两个大国的关系。历史学家认为,和平不过是战争
与战争之间的间隔。但无论如何,因为和平闪过光,才令人有所向往。中美两国甫一联手,就显示了巨大的能量,为世界
制定新的规范,牵头管理全球的碳减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