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IBA)宣布,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 多西(Balkrishna Doshi)荣获2022 RIBA皇家金奖。从事建筑设计70多年,多西被称为“印度建筑之父”,现已94岁高龄。此外,作为“建筑业内最具影响力的奖项”,2018年的普利兹克奖也颁给了当时91岁的他。
“在94岁高龄,他通过宜人的、目的明确的建筑影响了几代建筑师。虽然受到在勒·柯布西耶事务所经历的影响,但他的作品仍然是一个原创的独立的思想性成果——能够复原、重做和演进。”RIBA评审Simon Allford说,“在20世纪,技术的进步使得许多建筑师可以脱离于当地气候和传统进行建造,而Balkrishna 仍然与他所在的场地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它的气候、新旧技术和手工艺。Balkrishna Doshi 对建筑艺术、建筑工艺和城市设计实践的杰出贡献使他成为当之无愧的获奖者。”
多西从1947年开始建筑设计生涯,尽管已经94岁,但他每天依然维持着规律的生活作息,每天清晨起床、瑜伽、冥想,并依然活跃在建筑业一线。
回顾整个职业生涯,他用100多项作品不断证明,所有优良的建筑和城市规划,除了必须结合目的和建筑本身,还必须考虑气候、地点、技术和工艺,并从最广博的观点切入,深刻理解和欣赏其相关背景。他说:“我们周遭的所有物体以及大自然本身——光线、天空、水和暴风雨——一切都如收录在一首交响曲之中,而这样的交响曲就是建筑的全部。我的工作便是我一生的故事,不断发展、变化和探求……努力尝试摆脱建筑的作用,将目光只聚焦于凝视生活。”
巴克里希纳·多西 出生:1927年8月26日生于印度浦那 身份:Vastushilpa Consultants建筑工作室创办人 代表作:Sangath、Aranya Low Cost Housing等
1927年8月26日生于印度浦那的多西,祖上两代都在从事家具副业。从小他就表现出极强的美术才能和对空间比例的理解,被学校的一名教师看中,并鼓励他学习建筑。他先后在孟买Sir J.J.建筑学院以及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学习,并在当代建筑巨擘勒·柯布西耶领导下开始他的建筑事业。1954年他回到印度监督勒·柯布西耶在昌迪加尔(Chandigarh)和阿默达巴德(Ahmedabad)的建筑计划。1956年,他聘请了两位建筑师,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Vastushilpa,后更名为Vastushilpa Consultants,如今,该工作室拥有5名合伙人、60名员工。
“对我来说,勒·柯布西耶曾经给我上过最好的课就是在我的桌子上创作 —他坐在桌子上和我一起画画。所以他向我展示了人们如何移动,鸟儿怎样在大楼间飞翔,你会如何看待自然景观。当他画了一棵树的草图时,你可以看到树在摇摆。我认为这些经历一直伴随着我,并将我与我的童年,家庭和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多西说。
在充分吸取西方建筑前辈的经验后,多西怀着对生活、东方文化和自然力量的深切敬畏,塑造出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视野,创造出极具个性化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饱含他过往经历中的意象、声音和回忆。除了对印度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敬意外,他年少时代的种种元素——对圣地、寺庙和熙熙攘攘街道的回忆,以及他祖父家具作坊里漆器和木材的味道——都融入了他的建筑风格之中。
在多西诸多杰出的建筑设计中,最能展现他的价值与信念的,莫过于他28岁时设计的位于印度阿默达巴德的工作室Sangath。Sangath于梵语之义为陪伴、一起移动。半地下的结构与基地的自然特征融为一体,户外空间醒目的一系列拱型穹顶覆盖着马赛克瓷砖,小型的凹陷式阶梯状广场,则是满布如茵绿草的模样。这些凹凸起伏的量体如丘陵、如洞穴,反映了多西试图联系自然与个人的渴望。
同时,多西也不忘连结传统印度文化:Sangath的整体布局仿造印度寺庙,各个量体错落层叠之间,最终都导向一个主建筑,并且宽松地模仿佛塔的独特设计。内部空间则有丰富的多样性,光线在其中映照出各类形式趣味的光影变化,诸多相异的形状与用途设计,最后都藉由混凝土得到统一。
业内人士对这个作品的评价是,Sangath已经成为了文化、艺术和可持续发展完美结合的典范,研究探索、机构设施和最大限度的可持续性在这里倍受重视。
多西投入更多的建筑类型,是面向当地中低收入或者底层弱势群众的低成本住宅区。他本人也被业界称为是“廉价住宅设计的先驱”。
比如最富盛名、也为多西拿下了无数建筑奖乃至人文类奖项的位于印多尔的阿冉亚低成本住宅项目(Aranya Low Cost Housing)。该项目通过整体规划整合,以非常小的成本,实现房屋、庭院、内部通道的立体化布局,最终为弱势群体、低收入家庭提供了居所。每间房子只有30平米,但有厕所且通电通水,同时还为每个家庭保留了扩建的空间,并且每家每户之间也形成一个密切但彼此并不会过于干扰的群居联系。
最初这个项目只规划了60间样板房,后来不断扩展至今,有超过8万居民在这里生活,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这些建筑的背后凝聚的是多西对整个城市和人类社会的思考,多西本身也做了不少城市整体规划的项目,他让更多底层人民找回了安全和尊严。
多西还敏锐感知建筑物所在环境,考量其多变的社会、环境、经济等因素,并将这些因素与建筑一起完全地融入永续性。例如他建造的邦加罗尔印度管理研究所(Indian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Bangalore)提供了免受高温气候影响的各种空间;受到传统印度城市和庙宇的启发,研究所内的各个量体组织为相互联系的建筑物,当人们行经该处,多西便邀请他们仔细感受周围的环境,并且提出改造的可能,不仅细腻地考量到实用性,也饱含情感与诗意。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对多西的评价一定程度上可以概括这样的影响——“他能非常敏锐地洞察建筑所处的环境和情景,充分考虑社会人文和经济、自然环境等各种维度来贯彻可持续的原则”。虽然多西已年逾90,但他的建筑艺术天赋与他丰厚宏博的人文关怀意识,仍然如年轻活跃的脉搏,持续为当代建筑发展供给鲜明的养分与能量。
撰文—刘阳
编辑—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