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在读 | 75之后:日本老龄残酷物语

在读 | 75之后:日本老龄残酷物语

摘要: 日本社会正变得越来越不宽容

iWeekly

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如果日本开始对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实施自愿基础上的安乐死,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日本导演早川千绘的首部长片《75计划》便设想了一个这样的未来。早川千绘表示,她在拍摄影片之前曾采访过15名老年女性,多数都表示她们会欢迎类似这样的政府计划,“不是因为她们现在就想了结自己,而是因为她们对变老感到非常担忧,不想成为任何人的麻烦”。影片的反乌托邦构想之外,是毫不逊色的残酷现实。

1973年,由理查德·弗莱舍(Richard Fleischer)执导的反乌托邦科幻电影《超世纪谍杀案》(Soylent Green)上映,一举夺得第二届土星奖最佳科幻片大奖。其中,美国影星爱德华·G·罗宾逊饰演的退休大学教授索尔·罗斯在得知了关于海洋生态的残酷现实后,无望地走向政府的协助自杀机构,他躺在空旷的房间里,看着昔日大自然的纪录片,在古典乐的抚慰下决然接受了安乐死。而后画面一转,罗斯的年轻同伴、纽约警察局侦探罗伯特·索恩跟着运尸车潜入他们此前一直在调查的Soylent食品集团,震惊地发现该公司生产的所谓天然食品原料竟是人类尸身。轰鸣作响的工厂里,庞大的流水线机器毫无感情地传送着一具又一具套在白色袋子里的尸体……


值得“庆幸”的是,《超世纪谍杀案》故事背景所设定的2022年,并没有如斯恐怖地到来,没有人需要担心自己死后变成流水线生产出来的食物。但2022年确实以某种方式复述了50年前的预言——日本女导演早川千绘在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映的首部长片《75计划》,讲述了一个虚构的日本政府推出的新政策:为那些年龄在7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免费、自愿的安乐死,也就是片名所说的“75计划”。一种同样以政府为主谋的安乐死阴谋,遥远地回应着弗莱舍在半个世纪之前的构想。但常规科幻元素的缺失、近似纪录片的镜头语言,让它看起来比《超世纪谍杀案》现实得多。如早川所言,与其说这是一个反乌托邦科幻故事,不如说它是一部“人性的戏剧”;而她制作这样一部作品,正是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变成现实”,因为在对弱势群体越来越不宽容的当代日本社会,像75计划这样由国家批准的老龄化应对方案已经“并非绝无可能”。

电影《75计划》剧照。81岁的倍赏千惠子饰演主人公角谷美智。


在75岁选择死亡


《75计划》的另一个中文译名是《岁月自珍》,拓展一下,就是“岁月漫漫,唯有自己珍重”,颇有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意思。比起直译的片名,这种淡淡的抒怀似乎更贴合这部“老龄残酷物语”的本质——如果说60多年前,导演大岛渚将日本年轻人的迷茫创作成了电影《青春残酷物语》,那么把60多年后几乎仍是那一代人的老年处境称作“老龄残酷物语”,或许也并无不妥。


在整部低饱和度、节奏缓慢的电影中,已经81岁的倍赏千惠子出演的主人公角谷美智既是影片的叙事核心,也是整个日本老龄化群像中的典型代表:78岁了,角谷仍在一家酒店当服务员,擦拭柜台、清扫地面、更换床品,井井有条的动作中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利落。但她并非个例,同事中有不少是与她年纪相仿的老太太,她们一边聊着闲话,一边手脚勤快地完成本职工作。直到一个同事的突然昏倒,让酒店借机将她们通通辞退,美其名曰“尊老”。可对于独居多年的角谷来说,没有了工作收入就无法缴纳房租,而她也不愿靠申领社会救济金过活,于是勉强找了一份在夜深人静时刻站于公路边指挥交通的工作,可以想见,她的年纪和身子骨是万万撑不起的。加之发现此前昏倒住院的同事在出院回家后“孤独死”,让角谷终于鼓起勇气走向了日本政府正大肆宣扬的“75计划”。

根据政策宣传,任何一个7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直接将自己托付于国家,在一种冷静高效的管理中毫无痛苦地离开,而不必成为他人的负担、麻烦,或是消耗资源遭人厌弃。那些有钱的老人可以付费给自己安排为期两天的高品质套餐,在享受水疗和特别定制的餐食后接受安乐死;贫穷的独居老人也能免费安乐死,不仅如此,他们还将获得10万日元的补助,用于生前最后一刻随心所欲的挥霍,或者支付葬礼的基本费用。报名“75计划”后,角谷首先要接受每周15分钟的指定电话辅导,目的是消解她有关自愿接受安乐死的各种担忧。她与接线员成宫瑶子的第一次通话,是她独居多年来第一次向旁人打开心扉,讲述自己年轻时第一段婚姻的经历,但往事还未道完,15分钟的规定时间便已经到了。成宫破例,与她在保龄球馆私下见面。与一众年轻人一起玩耍的角谷脸上浮现出久违的快乐。直到安乐死前夜,她再次接到成宫电话,对方叮嘱她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独自坐在黑暗、寂静、空荡荡的公寓里,角谷手中紧紧攥着电话筒,对电话那头的人深深鞠躬,真挚地感激她给了自己哪怕只是一丁点的倾诉时间。


没有绚丽的特效,没有令人屏息的动作戏,也没有让观众抓耳挠腮欲罢不能的戏剧冲突,说《75计划》是一部未来主义的电影显然言过其实了。尽管涉及集体性的死亡,但它不像《超世纪谍杀案》中的Soylent工厂那样要把尸体变成食物,也不像《拦截时空禁区》(Logan’s Run,1976年)中23世纪生活在电脑城的人类那样需要在30岁之前拼命逃跑以避免被消灭。事实上,《75计划》的整体风格如此自然,几乎就像一部纪录片,让人觉得这不是某个平行时空里的日本,而就是此刻当下的现实日本。就连作为第一主题的死亡之可怖,也似乎被刻意地回避或弱化了。那些生命的突然离去,总是发生在画面之外,留在镜头里的只剩毫无气息的躯体:倒在餐桌上的老人、被亲人从安乐死机构偷出塞入汽车副驾的老人、被后勤人员娴熟地取走身上所有现金和珠宝的老人。没有任何反抗的迹象,一切都笼罩在无言的静谧之中。

《洛杉矶时报》影评人贾斯汀·张(Justin Chang)认为,这种对死亡镜头的回避一方面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已经开始“以有条不紊的效率、安抚人心的疏导工作和安乐死房间里整洁的窗帘隔档来管理老年人口”的社会秩序之“狡猾心态”:“眼不见,心不烦”,将实际上丑陋的安乐死藏于所有的体面之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也可以认为,早川千绘有意淡化死亡现场,是因为真正杀死这些老人的并非安乐死本身,而是整个社会系统性的施压,这个系统盘根错节的渗透与灌输甚至让老人们自己也深陷其中而浑然不知。“人们无法选择是否出生,但可以选择什么时候死去,如何死去,这让我感到安心,没有顾虑。”宣传75计划的电视广告中,一名老妇神采飞扬地讲述着她支持这个计划的种种理由。而在下岗后与角谷一起去唱卡拉OK的她的同事也似乎相当自觉地认为75计划“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事情”,“那一天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这何尝不是一种社会对老龄人口的规训?



老龄日本,逼仄现实


在平淡、冷静、阴郁中徐徐推进的《75计划》,某些时刻会让人想到日本作家深泽七郎的小说《楢山节考》。这是一个更加令人唏嘘的故事,讲述了日本信州一座凋敝山村的古老习俗:村里的老人一旦到了70岁,就要被儿子背上村后头的楢山,名曰“参拜楢山神”,实际就是把老人丢弃在那里,任其自生自灭。虽然残忍,但也出于无可奈何的现实考量:在这座资源极度贫瘠的山村,放弃最没有价值的老人是最优选择。这部小说后来两度被搬上银幕,其中由今村昌平在1983年改编的同名电影还获得了第3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不知道早川在创作《75计划》时是否考察过这个故事。不过,她的灵感可能来自一个更近的悲剧:2016年7月,一名26岁男子持刀闯入日本神奈川县一家残疾人疗养院,杀害19名残障人士,刺伤25人;接受审讯时,他公然宣称“要让残障人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在《75计划》的开头,这桩惨案被置换成了一场针对养老院的清洗,“老年人的过剩,正在耗尽日本的经济,并对年轻一代造成沉重打击。日本人有着悠久而自豪的以自我牺牲造福国家的历史,我祈祷我的行为能为这个国家带来讨论。”行凶完毕的凶手录下这样一番遗言后饮弹自尽,成为政府推出75计划的背景。

2022年5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参观东京一家养老院。

“我不认为这是日本社会的一个孤立事件或思想。它已经弥漫开来。我很担心日本会变成一个非常不宽容的社会。”2022年6月,早川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这样说。早川的担忧确实正照进现实。今年1月,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一次施政演说中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构成了紧迫风险,日本已经“站在作为一个社会能否继续正常运作下去的边缘地带”。他将应对方案的重心放在了制定新育儿政策上,包括增加育儿预算、成立“儿童家庭厅”等。然而,老龄人口似乎成了房间里的大象,过去被日本的社会文化奉为至宝的阅历深厚的长者,如今人人避而不谈。但这种心照不宣愈加映衬出现实的紧迫:作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7岁,男性81岁;根据日本总务省今年3月公布的数据,2022年日本65岁以上老人总数已经高达3627万,接近总人口的30%,而75岁以上的老人也首次占到了总人口的15%以上;此外,在日本的劳动人口中,也有13.5%的人年龄在65岁以上——于是,78岁的角谷仍在工作,放在日本的社会语境中确实毫不奇怪。


当日本媒体仍在大肆妆点那些光鲜亮丽的高龄时尚大师如草间弥生(94岁)、川久保玲(80岁)、山本耀司(80岁)等人的工作哲学时,早川注意到的是这个社会更为底层的现实:不断增长的老龄人口已经导致政府潜在的养老金短缺;而过去十年里日本文化对自我责任概念的强化“意味着我们必须自己照顾好自己,而不是依赖政府或成为社会负担”——这些都导致了一种愈加普遍的对老龄人口的仇恨。据了解,《75计划》去年6月于日本本土上映时,许多日本网友发布在线影评,认为这个本质上为政府主导的大规模自杀的计划正是今天日本社会所需要的。《日本时报》影评人庄司香提出,《75计划》实际上并非反乌托邦,早川千绘“只是实话实说。她在告诉我们: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将要前往的地方。’”

电影《75计划》剧照。00后女演员河合优实饰演“75计划”接线员成宫瑶子。

现实的回响进一步印证了《75计划》所暗示的,大批老人的安乐死是一个不愿费心思筹划更合理养老制度的政府,与一群难以对衰老长者共情的年轻人共谋的结果。影片的后半部分,电视台难掩喜悦地播报称,由于75计划的实施相当成功,带来了足足1兆日元的经济效益,政府部门已经在考虑将这一计划的参与范围扩大,变成“65计划”——锣鼓喧天的说辞背后,是更触目惊心的老龄人口屠杀密谋。而那些作为电话接线员、推销员和后勤人员的年轻人,用他们的麻木帮助运作着这个大型国家杀戮机器,不免令人想到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所说的“平庸之恶”。实际上早川自己也承认,正是阿伦特提出的这个概念给了她极大的启发:“官僚主义接管了一切。他们仅仅是做着自己的工作,却不思考在为怎样一种制度工作。这就是日本的现实。这就是我制作这部电影的原因。”


但年轻人真的都缺少人性、仇视老者吗?最后一通电话里叮嘱角谷时努力噙泪的接线员成宫,拼命将已经被安乐死的叔叔推出机构想要给他办一场体面葬礼的推销员冈部洪武,还有为了给年幼女儿的手术攒钱而在遗体处理部门工作,却在关键时刻帮助冈部偷出叔叔遗体的菲律宾女护工玛利亚,在早川千绘精心构建的世界最后,他们的选择传递出了微弱但有意义的希望,尽管这意义具有多大效力仍是未知数。在同样的希望中,角谷美智在最后一刻摘下安乐死的面罩,逃离了75计划。在她沐浴着夕阳的余晖眺望远山,而后踽踽独行的背影里,仿佛是早川用这部“老龄残酷物语”抛出的质问:这个社会为何可以如此不人道地协助死亡,却不帮助弱势群体减少孤独与恐惧之感?为何不给他们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却递上了死亡的白绫?答案需要所有人来回答。


BOX

《70岁死亡法案,通过》

作者:垣谷美雨

出版社:幻冬舍

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让日本的社保费用不断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国家财政濒临破产。于是,政府终于做出重大决定,通过了“拥有日本国籍的70岁以上国民必须在70周岁生日起30天内死亡”的《70岁死亡法案》。两年后,法律即将正式实施的某一天,一个极其普通的家庭里也开始发生了小小的变化。低薪厌世的年轻人、久病卧床的老人、出卖自尊的上班族、长期看护的家庭主妇,矛盾在他们当中爆发了。


内容来自周末画报

撰文:降b小调

编辑:北北

图片:GETTY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