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英国雕塑家去世,用实力诠释大器晚成

英国雕塑家去世,用实力诠释大器晚成

摘要: 高耸建筑颠覆了艺术创作理念

iWeekly

当拥有热爱,年龄就不再是障碍——英国雕塑家菲利达·巴洛(Dame Phyllida Barlow)完美诠释了这句话的涵义。她出生于1944年,担任美术学院教授20年,在65岁退休后才以雕塑家的身份亮相艺术界,67岁获得“皇家学会院士”称号,77岁获得大英帝国爵级司令勋章。谈及大器晚成,巴洛显得毫不在乎而又坦率,“一切刚刚好。我准备好了,准备实现对所热爱工作的各种抱负”。3月12日,菲利达·巴洛去世,享年78岁。


迷恋不完美建筑

巴洛的家族背景赫赫有名,她的母亲是英国作家,父亲是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曾孙,从事医学工作。正值二战,巴洛的童年是在炸弹摧毁建筑的惊吓中度过的,她创作的大部分灵感来源于破烂不堪的伦敦,“我保存了很多关于摧毁、修复和再生的雕塑资料,一座倒塌或者损坏的雕塑与展现完美形态的雕塑同样令人兴奋,因为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所见证的日常——看到伦敦变成废墟,大部分建筑被重建,然后再次被摧毁”。

巴洛曾就读于切尔西艺术学院和斯莱德美术学院,毕业后开始了长达40年的教学生涯,先后在英国艺术大学和斯莱德美术学院任教。任教期间,她学习了传统的雕塑技术,并对黏土、纸板、聚苯乙烯、水泥、稀松布等日常材料如何创作抽象的作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她同时发现艺术学院过分强调成为艺术家的特定“模型”而忽视学生们的自由创造能力,巴洛因此决定退休专注于创建自我艺术,希望作品可以引起观众的反思并主动探索创作作品的过程与材料——尽管当时她已经65岁了。

2010年,巴洛的展览首次在伦敦蛇形画廊展出,同她的作品一起展出的还有德国视觉艺术家奈里·巴格拉米安(Nairy Baghramian)的作品,巴洛破烂不堪的艺术作品与巴格拉米安的极简主义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给予观众强烈视觉冲击。从2018年开始,巴洛凭借艺术实力一举成为约克郡国际雕塑(Yorkshire Sculpture international)的“挑衅者”,这是每年夏天在约克郡博物馆周边举办的一系列展览活动,包括约克郡雕塑公园及市中心等户外空间。在巴洛看来,雕塑是一门挑衅的艺术与学科,它鼓励人们不断质疑自己、突破自己的极限。类似约克郡国际雕塑等活动的存在让人们不断思考雕塑是什么、为何存在。“问题越是具有对抗性、令人惊讶和发人深省,就越好。”巴洛说道。


“混乱而繁荣”的建筑风格

巴洛喜欢创造庞大而高耸的建筑,她使用胶合板、硬纸板、石膏、水泥、织物和油漆等廉价材料来创作引人注目的雕塑。凭借对周围环境中熟悉物体的记忆,巴洛的实践基于一种反纪念碑式的传统,她通过分层、积累和并置的过程对材料进行了物理改造。简而言之,就是将这些功能性材料堆叠或缝合,涂上鲜艳的色彩,造就气势磅礴的雕塑。“巴洛的大型雕塑作品具有赤裸的侵略性,经常被放置在复杂装置中,质量与体积与周围空间格格不入。它们支配着参观者的感官,又让参观者无法从这些作品上移开视线。”《卫报》如此评论巴洛的风格。

巴洛本人也承认道,之所以喜欢用一次性的材料制作雕塑,是因为这些材料通常都是“没有人要的垃圾,我可以随意摆弄它们,用它们创作出英勇、具有气概的大型雕塑”。巴洛还开玩笑说道:“既喜爱又具有冷酷无情的专制,这就是我与雕塑的关系。”2014年,巴洛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展出的艺术作品《码头》,由七种巨大的造船材料制成,几乎占据了整个画廊,呈现出混乱和不成比例的视觉效果。

巴洛有时也会思考自己是否“对美的认识不够彻底”。“时间、重量、平衡、节奏,我对这些抽象概念非常好奇,当我观察某物可能处于的状态,我会思考:它是增长还是收缩,是上升还是下降,是折叠还是展开。”巴洛告诉《卫报》的记者。她还认为艺术本身没有逻辑也没有迷人之处,“当人们把我当成知名艺术家谈论我时,就好像在谈论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但艺术界中有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他们保持着对艺术的冲动,没有逻辑,我也无法提供任何解释”。

大流行让巴洛十八个月没有新展出,再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她有许多感慨:“对于博物馆和画廊来说,大流行是一段非常可怕和人心惶惶的时期;但对于艺术家来说,它给了我们一些时间和空间来思考艺术究竟会走向何方。当大流行结束后,一些默默无闻的艺术家和他们的创意会被看到还是依旧无人理解?这是我特别好奇的问题。”


新闻与图片来源:卫报、独立报,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