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日本新火箭发射失败后自毁,太空产业遭受巨大打击

日本新火箭发射失败后自毁,太空产业遭受巨大打击

摘要: ​日本追求技术上的卓越发展

iWeekly

3月7日,日本JAXA(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H3运载火箭首次试飞失败。据报道,H3火箭在发射后不久发生故障,JAXA不得不启动自毁机制将其销毁。上个月,同一枚火箭曾因故取消过发射。这次事故对日本太空产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日本政府此前已经制定了一项计划,旨在将太空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然而,这次H3火箭的失败可能会给该计划带来严重影响。


事故由二级发动机点火失败造成

当天上午10点37分,H3火箭从日本南部的种子岛航天中心起飞。一开始,它按照计划的轨道飞行,并开始进行二级分离,但二级发动机点火失败。由于无法将火箭送入目的轨道,JAXA在H3升空14分钟后发出了销毁指令。JAXA发射实施负责人布野泰广(Yasuhiro Funo)表示,第二级火箭及其有效载荷随后坠落在菲律宾东海岸附近。他说,由于未能进入轨道的火箭携带大量的燃料,因此不安全,必须被销毁。目前还没有有关火箭碎片造成损失或受伤的报道。JAXA表示,它们会成立一个特别小组,调查此次事故背后的原因。


据了解,火箭上载有一颗先进的陆地观测卫星ALOS-3,主要负责地球观测和数据收集,以便用于灾难应对和地图绘制。除此之外,卫星上还有一个由日本防卫省开发的实验性红外传感器,可以监测包括导弹发射在内的军事活动。日本文部科学大臣原克彦(Katsuhiko Hara)表示,目前没有发射替代卫星的计划,他并没有透露延迟发射将如何影响灾难应对和导弹监测能力。

据美联社报道,这已经是近6个月来日本第二次出现火箭发射失败事故,去年10月的那次是一个更小的Epsilon系列固体燃料火箭。此外,H3的发射也曾因为发动机开发的延迟而被搁置了两年多。在2月的一次发射尝试中,主发动机点火出现电气故障终止了当时的发射计划。


新火箭更实用也更具经济效益

H3火箭是日本22年来开发的第一款新系列火箭,由JAXA和三菱重工耗资2000亿日元(约合101亿人民币)打造。新的火箭将取代H-IIA火箭,后者是日本目前最重要的太空运载工具,预计将在2024年进行最后一次飞行。

H3长约60米,可携带比H-IIA更大的有效载荷。为了赢得更多的商业用户,H3通过简化设计、制造和操作已经削减了大约一半的发射成本。火箭上的氢燃料主发动机是新开发的,它通过改变燃烧方式使用了更少的部件。



过去几十年,日本在太空发展上所取得的进展一直有目共睹。日本是管理国际空间站的全球伙伴之一,其宇航员经常会出现在空间站上。2020年,“隼鸟2号”探测器成功从小行星龙宫采集样本并带回地球。目前,一些较小的日本公司涉猎太空领域,其中一家名叫Ispace的公司计划4月尝试有可能是人类第一次私人月球着陆任务。

▲日本亿万富翁上太空。

日本的目标是建造自己的火箭,并具备独立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能力。但东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日本国家空间政策委员会成员铃木一人(Kazuto Suzuki)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日本在研究新火箭方面困难重重。在他看来,尽管日本在商业火箭发射上表现出了足够的兴趣,但其努力过于工程化,更看重“技术卓越”,而不是价格实惠和实用性。“我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开始思考我们在开发(方面)出了什么问题。如果你想采用更强大、更成熟的技术,那你就必须限制改变。”


日本也想在国际发射市场上分一杯羹

虽然与H-IIA相比,H3在设计上更灵活也更可靠,同时还更节约成本,但在可重复使用的SpaceX猎鹰9号出现之后,它在国际发射市场上的优势一下子减少很多,更何况竞争对手在多次成功发射中已经展现了其高度的可靠性和成本效益。


尽管如此,维也纳欧洲空间政策研究所(ESPI)副高级研究员阿里贝蒂(Marco Aliberti)表示,国际局势的变化给H3创造了机会。他告诉Space.com:“俄罗斯火箭在这个市场上被切断,再加上没有一个可竞争的欧洲产品,这为日本的发射器打开了一些新的可能性。”

东京大学ESPI的访问研究员仲间优衣(Yui Nakama)在接受Space.com采访时指出,日本政府于2022年5月决定大幅扩建国内火箭发射设施,以应对俄乌冲突后全球发射能力不足的局面。然而,H3需要通过成功发射来证明其可靠性,并且还需要日本政府的订单支持。“H3的稳定运行将对日本的安全做出重大贡献,”仲间优衣说道,“H3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保持自主性,旨在运行自己的核心发射器,以满足政府的主要国家安全任务。”


“从确保我们独立进入太空和确保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角度来看,H3火箭对政府、私营公司和大学都极为重要,”JAXA总裁山川博史(Hiroshi Yamakawa)7日告诉记者,“找出这次故障的原因或采取任何的措施都需要一些时间,而且就成本而言,负担也会增加。但最终……我们的目标仍然是推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火箭。”


新闻来源:Space、美联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