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观点|周轶君:爱是最后的救赎

观点|周轶君:爱是最后的救赎

摘要: 2023,免于恐惧

iWeekly

疫情,不管愿不愿意,跌跌撞撞走到了尾声。也许在病毒学上有不同的界定,但随着中国的开放,似乎在2023年,它注定不再成为阻隔全球交往的障碍。随着冬天的必然离开,2023年全球范围内艺术展览开始洋溢春天的气息,如本期封面故事描绘的,大卫·霍克尼明亮的色彩,梵·高无尽的热情与希望,成为了后疫情时代的心之所向。

葡萄牙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若泽·萨拉马戈的《失明症漫记》,我在疫情爆发前读过,疫情中也读过,最近,到了疫情的尾声再读,竟然发现了之前不曾注意到的隐藏线索。在一座城市里,突然发生了一种叫人失明的瘟疫,被感染的人被隔离到一个废弃的精神病院。饥饿、无助、肮脏,人类社会的秩序很快坍塌。这些人宛如进行一场“生存意义”的终极实验。最后,唯一没有失明的“医生妻子”带领大家走出来,回到城市里的家。在他们历尽千难万险之后,又突然一个接一个复明。


如同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失明一样,作者萨拉马戈也没有说明为什么这些人突然看见了。之前读到这里,跟大部分读者一样,认为不过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法而已。此次再读,发现之前在隔离病房有人说过这样一句:“失明的那个时刻,我们已经是盲人了,害怕让我们失明了,害怕让我们仍然失明。”没错,失明之后,在隔离病院无论他们表现出多少勇气,内心都是充满恐惧与憎恨的。而当他们在医生妻子带领下,犹如摩西带领犹太人,劈开红海,走出埃及,向往“流着奶和蜜的地方”(书中是“到乡下去生活”)。在医生的旧家中,他们获得了短暂的休憩:一点点食物,油灯带来的光明,雨水冲刷污垢,甚至有了肥皂和清洗剂。虽然仍失明,女人们在院子里相互嬉戏,戴黑眼罩的老人在泡澡时,不知是谁替他擦了后背,并轻轻带上了门。他和另一个姑娘,相互表白说将来要生活在一起。整个故事的基调,从这里变了,从之前的恐怖幽暗,转到清新愉悦。他们根本的困境没有改变,仍然失明,改变的是他们的内心:不再害怕。甚至,产生了爱,有男女之间的爱情,也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复明了。心里不再害怕,人就得到了救赎。在书的前半部分,隔离病院犹如地狱,在那个地方挽救为人尊严的是奋起反抗。医生妻子杀死了凌辱大家的歹徒首领,而在结尾处,是爱,驱赶了心魔,真正实现了救赎。


2023,免于恐惧。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