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观点 | 周轶君:​抬头看

观点 | 周轶君:​抬头看

摘要: 不断刷新的宇宙观

iWeekly

曾经在希腊一个博物馆中,看到远古时代的一个泥塑:抽象的面孔,仰头张望。这也许是早期人类在食饱穿暖之后恒久的一个姿势——抬头看天,想要探究所来处的秘密。又或者,即便在吃不饱的情况下,看天也是必须的,因为巨大的未知,亦是恐惧的根源。

西方天文学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望远镜发展的历史。最初荷兰眼镜制造商的一个学徒,偶然发现两块透镜叠在一起可以清楚看到远处的东西。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自己的星空望远镜。虽然在今天看起来,这副望远镜的倍率实在小得可怜。但在当时,开启了“抬头看”,并且想“看清楚”的历程。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开始使用球面镜,而18世纪搬到英国巴斯居住的德国人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 ,在牛顿望远镜的基础上,加强了金属打磨的技巧,不再需要玻璃。在小小的作坊里,他的妹妹卡洛琳帮助他日夜“磨镜”,他们最终用自制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后来在国王的支持下首次通过观测证实了银河系的恒星分布情况——原来地球只是其中小小的一员。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借由一名女性同行的推测,发现了银河系外仍有星球。“观测”,彻底改变了国家、世界、宇宙的观念。


时至今日,地面望远镜已经不能再满足观测,哈勃望远镜、韦伯望远镜都是直接去到太空张望。韦伯最近带来的惊人照片,也被戏称为“史上最贵的电脑壁纸”。在我的少年时代,哈勃望远镜拍回来的巨鹰星云,曾经就贴在书桌对面的墙壁上,每遇烦恼总是提醒自己,连宇宙中的一颗尘埃都算不上。望远镜的技术还在不断发展,天文学的惊喜也会继续刷新我们的宇宙观。2019年视界望远镜(ETH)拍回第一张黑洞照片,证实它的存在。要拍摄黑洞,理论上需要地球体积那么大的镜面,科学家们想到的办法是,如同打碎一面镜子,散落在各个角度照同一个物体,把所得影像拼起来——所以,他们在地球不同地点安装望远镜,同时捕捉电波,最后把海量数据拼装起来。

理论物理学家如爱因斯坦运筹帷幄,足不出户就可以计算出多少亿年前引力波的存在。但唯有通过望远镜等仪器实现观测,才能真正证实。这也有点像地面上的考古:根据典籍猜测某个王朝的存在是一回事,只有真正挖到了才能算是证实。


中古伊斯兰天文学曾经无比辉煌,并影响了欧洲,乃至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于航海的进步贡献尤甚。但伊斯兰与中国的天文学,一开始为宗教权力或者皇权垄断盛极一时,最终也因此受到限制没有持续发展。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