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软件作画、机器人艺术家,AI如何改变艺术?

软件作画、机器人艺术家,AI如何改变艺术?

摘要: 界定它们是否在创造的还是人类

iWeekly

机器人艺术家艾达(Ai-Da)的个展“跃入元时空”(Leaping into the Metaverse)引发关注,这是威尼斯双年展举办120年来,首次有机器人艺术家的作品和人类创作的作品一起展出——但外界的评价喜忧参半,有人认为这是艺术的创新,也有媒体痛批“毫无生命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正在逐渐“入侵”艺术界,除了艾达之外,OpenAI推出了DALL-E 2,Google Brain也发布了Imagen,两者都能通过算法进行艺术创作。那么,AI生成的艺术真的具有创造性吗?它会取代人类艺术家吗?

一句话、一幅画

在2018年,AI的创作能力还很有局限性,比如,当给出“船上的一群长颈鹿”这一描述后,算法给出的答案是“水面上竖着一堆长颈鹿状色块”。但随着近几年算法技术的发展,AI也更新换代。

被誉为“第一个能像艺术家一样画画的机器人”艾达于2019年问世,由牛津画廊老板艾丹•梅勒 (Aidan Meller) 与康沃尔机器人公司 Engineered Arts 于2019年合作发明。她的眼睛中暗藏了摄像头,配备面部追踪技术,可以直接与人目光接触。通过“眼睛”扫描人或物体,算法将捕捉到的画面转化成实境坐标,并发送给手臂,由此产生的笔触通常是不连续的直线条,因此只有在大量笔触后才能看到主体轮廓,这也让绘画作品有一种“雾里看花”的质感。艾达可以在45分钟内完成一项艺术创作,每份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算法创建的路径会在事后删除,因此无法复制。艾达的算法中包含不同的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程序以及对应的输入数据库,这也意味着艾达不仅能像传统的艺术家那样不断精进作品,还可以同时掌握几种不同的风格笔法。除了绘画之外,她还涉猎诗歌、雕塑等领域,并曾登上TED x Oxford的舞台发表演讲,讨论对人工智能与艺术的感受。

但艾达之外,人们更常接触到的“AI艺术家”其实是图像生成工具。2022年4月,OpenAI 推出开创性模型Dall-E 2,Google Brain于5月发布了自己的图像生成人工智能Imagen,为图像生成和处理领域注入新鲜血液。两者的公共点是,它们可以根据简单的一句话描述“创作”出全新的图像,如“戴着贝雷帽穿着黑色高领毛衣的柴犬”“疯狂科学家泰迪熊”等。但差异也很明显,它们所使用的生成图像的算法不同,Dall-E 2的画作有较多的油画元素,Imagen的画作则偏向简约线条风,也更为写实。

▲Dall-E 2生成的作品。

▲Imagen的作品。

截至目前,Imagen和DALL-E2都还在调试阶段,尚未向公众开放。但是,由程序员鲍里斯·达马(Boris Dayma)制作的Dall-E Mini已经风靡社交媒体。人们可以利用这个图像生成软件,获得自己想要的图,如“芝士袋鼠”或“吃鱼的鲍里斯”。达马表示:“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挑战, (能够接触到强大的AI图像模型的)人们会分享他们最喜欢的结果。有了一个实际使用的演示,让公众知道这个模型实际上可以做什么,就可以让公众看到这个模型的优点和困难。”

▲Dall-E Mini生成的图像。

当然,AI生成图片的过程仍然有弱点,因为AI远不及人类智力,算法无法像你我一样“理解”文字或图像的意思。它只能提供基于它之前“看到”的最佳猜测。所以在它能做的事情和它可能不应该做的事情(例如潜在的图形图像)方面有相当多的限制。


人工智能对艺术有何影响?

这些人工智能的创作到底算不算艺术?这个问题一直被争论不休,当今一种主流观点认为,艺术是由人创造的,只属于人类。这个观点是基于人文主义提出的,但在现在,我们似乎因为科技的发展在慢慢偏离人文主义,正在进入一个机器和算法会影响我们行为的时代。

无法否认的是,AI艺术时代已经来临。在这场人与机器的互动中,人类艺术家帮助AI开启‘艺术慧根’,赋予像艾达这样的机器人创作艺术的能力。不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AI还是很难接替人类艺术家的创作,因为它们所有的创作都少不了人的参与。关于人工智能和创造力的讨论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创造力不是一种绝对的质量,不能被客观地定义、衡量和复制。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例如,一个孩子的画——具有创造性时,我们将自己对文化的假设投射到它上面。的确,艺术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需要有人赋予它“艺术”的地位。你是否认为某物是艺术的标准是由你的个人期望和更广泛的文化观念决定的,如果我们把这条思路延伸到AI上,就会发现,任何AI应用或机器人在客观上都不可能具有“创造性”。决定人工智能创造的是不是艺术的总是我们——人类。


牛津大学的一份报告发现,艺术家使用人工智能的方式与人工智能在商业世界的使用方式“背道而驰”。人工智能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意味着它可以生成与现实世界没有区别的完美图像——“深度伪造”——无论是不存在的人类的照片还是梵高的“新”画作。大多数艺术家都不喜欢这种完美的图像生成功能,因为“很多人问我这些图像是不是用Photoshop完成的”。

在此基础上,AI是艺术工具还是共同创造者?牛津大学的报告总结道,创造力是人类的核心,而人工智能无法做到这一点:“虽然模型可以帮助产生现有图像的惊人变化,但从业者认为,在赋予这些图像艺术背景和意图方面,艺术家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在制作艺术品方面,他们强调,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创造力是关于创造性的选择,这是一种现有技术能力之外的实践。”正如一位艺术家所说:“你不会说钢琴在创造艺术。它只是一个工具。”牛津大学的报告指出,大众对人工智能的“科幻”观点导致了对人工智能创造性能力的高估。艺术家们普遍认为围绕人工智能的语言神秘化和人格化是不负责任的。


此外,还有一些舆论讨论的是AI将会使多少艺术家失去工作?目前,这些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或者使用成本高昂。没有人知道艺术家们会发生什么,因为仍然有很多边缘情况,这些模型会崩溃,艺术的发展不会完全依赖AI。



新闻来源:卫报、the next web、Lexology、艺术新闻等,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