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安替:印度头巾之争

安替:印度头巾之争

摘要: 校园已成为印度理想社会的缩影

iWeekly

正当全世界主要的关注力放在乌克兰战争上的时候,发生在印度的“校园头巾战”有了一个阶段性的进展。3月15日,印度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高等法院维持政府对头巾的限制,认为校园头巾限制令并没有违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因为“戴头巾不是一种基础性的宗教活动”,只是习俗。

印度是一个以印度教人口为主的国家,虽然在建国时,英属印度的大部分穆斯林去了巴基斯坦,但今天依然有两亿穆斯林生活在印度。在国大党执政的时候,推行宗教中立的社会正义,因此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还可以控制。但随着印度教主义的印人党执政、莫迪总理上台,印度宗教矛盾愈演愈烈。

这次最初事件的爆发是在1月。某所女子预科学校的穆斯林学生希望戴黑色头巾上课,但被校方拒绝。作为经济不够发达的南部邦,实际上该邦教育局一直同意学生可以不穿标准的校服入校,这样就不会给贫穷的学生家庭带来太多的问题,而对戴什么头饰上学,一直以来,很多学校不以为然,觉得这不是多大的问题。当然也有严格的,比如该女子预科学校就希望学生能穿校服,所以一直不允许学生穿特殊服饰上课。过去这些女学生都是在更衣间里面脱掉穆斯林服饰,然后穿校服去班上上课。

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些女子突然开始坚持不换校服,因此她们被拒绝进入教室,一直坐在教室走廊上学习。在目前印人党紧张的宗教政策背景下,各种政治势力开始卷入。一方面是伊斯兰组织“印度校园阵线”也在每个出现拒绝的校园发动抗议;另一方面是印度教的学生组织了起来,在每个学校坚持穿戴藏红花服饰,这是印度教传统的黄、红衣服。这也加强了矛盾,每个学校如果宽容穆斯林头巾,按照逻辑,也得宽容藏红花服饰,这样下去,印度的学校很快就要变成宗教角斗场。

印度一间学校庆祝洒红节。

因此,可以预料到的是,政府正式修改之前的教育当局规定,颁布任何学生都必须穿标准校服才能进入校园的命令。这项命令被一些伊斯兰组织告到了邦高等法院,高等法院宣布在2月8-10日全邦的高中和预科学校停课,然后发出了临时禁止头巾令,一直到最终裁决出台。

未来此事的发展很可能是继续上诉到印度最高法院,但实际上按照现实操作的可能性,强调必须穿校服进入校园,是避免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进一步在校园冲突的不太坏的方法。但凡要允许穆斯林戴头巾,那么人数更多的印度教徒一定会引用宗教自由的宪政权利,把斗争复杂化。

印人党在卡纳塔克邦执政,采取了甚至比联邦政府更激进的亲印度教政策。例如通过“反皈依法”,字面上反对虚报、武力、欺诈、诱惑,以及婚姻进行宗教皈依。这个法律最核心的内容是不允许通过婚姻皈依,这就造成了宗教身份甚至连婚姻都难以改变,而这往往是印度年轻人接受对方信仰的常见方式之一。

当然,在这个非常强调宗教民族主义的执政党治理之下的卡纳塔克邦,你还是能看出整个事情的推动和处理,还都是一个民主法制社会的正常状态,无论是公民不服从、社会抗议、向法庭起诉政府令,以及原告和政府方的律师在法庭上的公开辩论,我们不仅仅能看到宗教关系紧张下,各宗教派别之间的对立,也能看到社会和司法机构在协调各方不同观点中起到的正面作用。

印度已经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两亿穆斯林如何在这个不断宗教化的大国继续平等地生活下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克什米尔问题上,莫迪政府已经借用了国家安全的理由,压制了当地穆斯林的声音。但头巾问题,应该是和国家安全无关,是能允许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以及社会各界,在一个比较公平的讨论环境中找到解决方法。

卡纳塔克邦高等法院的答案是说,戴头巾不是基础性宗教行为,我们别牵涉到宗教,让孩子们穿校服进校园吧,无论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徒。这样的思路,应该不容易让已经感觉受到压迫的印度各邦穆斯林团体平静下来,对他们来说,头巾已经不仅仅是头巾,而是代表着他们被蚕食的权利,而校园也不是校园,而是他们心中理想中的公平印度社会缩影。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