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无论篇幅,都有着引人入胜的特质,无论是被曲折的情节吸引,还是与细腻的描述共情,或者被优美的语言打动。这也使得他的作品被大量改编为电影。今年是茨威格逝世80周年,影像里的茨威格同样打动人心。
《昨日的世界》
茨威格生于19世纪末,亲身经历了欧洲文化在一战前最后的荣光,同时也隐约觉察到隐藏在背后的停滞与虚伪。在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从巅峰坠落深渊。
茨威格前半生所建立起来的曾经深信不疑的观念几乎完全坍塌并感到深深绝望,这一切都体现在这本书中,也仿佛隐隐昭示着茨威格最终选择结束生命的结局。
严格来说,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并不是直接改编于《昨日的世界》,而是近似于一种氛围格调、昔日景象、人物塑造和结构叙事上的致敬。韦斯·安德森公开表示《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灵感来源是茨威格的作品。
他把自己对茨威格本人的理解,拆解塑造为影片中青年作家、饭店经理等几个重要角色。他用影片重现了《昨日的世界》中让茨威格所深深眷恋的那个欧洲,而饭店经理最终被迫害,也仿佛对照了在欧洲顷刻覆灭的时代背景下,茨威格被驱逐流亡的命运。
《象棋的故事》
开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轮船上。一个神秘的陌生人因偶然机会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琴多维奇对弈,居然轻易地赢了他。可就在续弈之时,陌生人遇到了意外情况……这是他下的最后一盘棋。
他从哪里来?有过怎样的遭遇?他的故事,让人惊奇,又让人心酸。茨威格的小说以描写细腻见长,并不太容易影像化,从这个角度而言,这部同名影片可以说非常成功。
奥利弗·马苏奇将原著中的男主角精神上的痛苦和癫狂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人如何被所喜爱和坚信的东西欺骗,无法承受坚定信念的坍塌。影片在插叙和场景与记忆的交替中,最终走向对战争的反思。此外,电影还对小说中的结局做了改动。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高贵优雅的C太太,在42岁时出于高尚的意图想要拯救一个年轻赌徒,却没想到,从好奇赌徒的这双手开始,在短短二十四小时内发展为痴迷赌徒,甚至想要与之双宿双飞。
但C太太的炙热爱情只换来对方的侮辱和欺骗,并在她此后的人生中投下阴影。在同名电影中,茨威格小说的故事只是其中一部分。
影片套了三个故事,将背景分别设在1913、1936和2001年。老人路易斯回到年轻时来过的赌场,遇到迷恋暴戾车夫的19岁女孩。
路易斯回忆起1913年时自己与一个波兰女赌徒之间的“韵事”,同时,他倾述了1936年自己母亲与网球教练的风流史,以及一个老寡妇曾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往事。
《昨日之旅》
“她当年就那样坐着,既近在咫尺,又遥不可及,为他所爱,却不可企及。”出身清贫、才气过人的化学博士路德维希,为生计而成为枢密顾问G的私人秘书。
从而结识了G的夫人,两人相恋,却一再被世俗、战争、时间所阻拦,徒留追忆,爱情难以如愿。电影《爱的承诺》将故事的前半部分表现得简约平静,而对于后半部分则处理得含蓄动人。
战争结束了,两人分别六年后终于再见,却不像曾经想象过的那般热烈,反而充满了生疏与克制,此时此刻,曾经的世俗规则的阻碍早已消失。
但时间存在的本身对于爱情的影响却是另一种不动声色的强大力量。影片还提及了女主角使用的一款香水,这一细节将嗅觉拉入了记忆的一部分,生动而细腻。
《苏格兰女王玛丽》
这本书描述了苏格兰女王玛丽从出生、远嫁法国、丧夫后回到苏格兰继承王位、三次婚姻以及和表姐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对于权力的争夺。
茨威格被称为“传记之王”,同时又被喻为“最了解女性的作家”,他以美妙绝伦的笔触,将玛丽从最初的一手好牌,到最终被软禁与斩首的一生展示在读者面前。
由瑞士与法国合拍的这部同名电影,采用了玛丽女王的独白作为主线,这也使得影片在展现时间线的同时,拥有了玛丽的第一人称视角。而对于伊丽莎白二世的部分,电影则作了弱化处理,从始至终都只在玛丽的回忆中偶尔闪现。
这样的处理也更凸显了书中关于玛丽的主体部分,去掉性别前缀,她也会有普通的人性的缺点,只是这些特点放在一个君主身上,却会引来灭顶之灾。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男人收到一封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女人,信中讲述了她从13岁初遇23岁的男人,以及18年后,她对他炙热的爱恋、一夜风流、还有了他的孩子。但男人穷尽记忆,却完全想不起她,对他而言,她始终陌生。
这是茨威格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也曾被多次改编,登上大银幕。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应该是徐静蕾在2004年自导自演的同名电影,因为滔滔不绝的自白和强行设立的文艺调性而让普罗大众望而却步。
黑白片时代有过一版颇受好评的同名电影,由《蝴蝶梦》的女主角琼·芳登主演,彼时琼以31岁的年龄演出了书中纯真、炙热、沉迷爱情的少女之态。
而电影也对茨威格的小说做了几个改动,其中包括将男主角的职业从作家改动为钢琴家,从而加重了其迷茫、空虚、脆弱的戏剧感。
(编辑: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