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商业 > 财富 > 大数据之父Schönberger:最佳决策源自最优框架

大数据之父Schönberger:最佳决策源自最优框架

摘要: The power of mental models







作为“大数据之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更重视人类心智的力量。通过学会重新思考和构建心智的框架模型,他希望我们可以用全新的方式看世界。


 







“人类创造力vs.电脑算法——谁会赢?”面对“大数据之父”“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我们必然会问这样一个所有人都想问的问题。

舍恩伯格斯文儒雅,言谈中既带着工程师的简洁务实,又极富学者的博学和严谨。对大数据的认识、兴趣和迷恋,使他从一位软件业的连续创业者,变成了研究学者,并于2013年出版国际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他曾经有很多经典的论断:大数据和启蒙时代一样重要、数据最终可能“能够判断我们是否坠入爱河”。作为国际知名和广受欢迎的主题演讲者,他经常在IBM、微软、罗氏等大公司演讲,谈论大数据在改变从产品开发、科学发现到医疗保健、交通、零售、金融等方方面面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大数据时代组织将如何变化。

正是曾经的职业经历,使舍恩伯格对大数据领域如此了解。这位奥地利学者在1986年创立了Ikarus Software公司,专注于数据安全,并开发了病毒工具,其成为奥地利最畅销的软件产品。1991年,他被选为奥地利排名前五的软件企业家,2000年被选为萨尔茨堡年度人物。1998年,他在哈佛大学任教,不仅成为SubTech系列会议的联合创始人,也是世界各地公司和组织的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微软和世界经济论坛。目前他在牛津互联网研究所担任互联网治理和监管的主席。当大部分人还沉浸在“小数据”的世界里时,他已经开始研究如何使用数据和信息,并把其视为看待现实的新视角。

Ikarus Software 软件公司

有了大数据,企业可以更便捷地收集到客户的爱好,从而帮助分析客户的需求;有了大数据,医疗研究可以预测疾病的发生,提供开拓性治疗方法;大数据为新闻广告业带来了更加互动、数据驱动和可视化叙述......

当大数据越来越重要时,我们也在反思:人类还能发挥什么作用?

面对这些问题,舍恩伯格毫不犹豫地回答:“人在科技时代是一种资产,人类的创造力是最重要的。在大数据时代,算法其实越来越不重要。”

他告诉我们,人工智能确实可以通过推断过去来预测未来。如果未来就像过去,那结果会很好。但当未来与过去有根本不同时,人工智能就会失败。人类的决策也可能非常强大,如果只关注人类决策的缺点,我们就忽视了自己的优势——一种动物和机器都没有的独特能力:构建框架。现在是时候关注这种认知能力了,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人类最紧迫的问题。正是基于这些想法,舍恩伯格和《经济学人》杂志高级编辑肯尼斯·库克耶、柏林欧洲管理与技术学院(ESMT)管理学教授弗朗西斯·德维西库一起,推出了《框架思维》这本书。

同一片森林,实业家看到的是热带雨林,看到的是可以砍伐和出售的树木,而环保主义者看到的是“地球之肺”。从流行病到网络攻击,从财富不平等到气候变化,同样的数据,总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舍恩伯格认为,这是因为我们都是从不同的心智“框架”来看世界,“通过认识我们正在使用的框架,我们都可以学会重新思考它们,并做出更好的决定。我们可以用全新的方式看世界。”

《框架思维》告诉我们,框架就是心智模型,是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的核心。与人类相比,机器缺乏做梦的能力。

 

 



换一种方式看世界

如何更好地做出决策,这驱使舍恩伯格先后探讨了大数据与框架思维。

“十年前,我们注意到很多人无法做出好的决策,因此我们在书里告诉读者,要搜集大量的数据,即大数据,然后再分析这些数据,并从中获益,由此促成明智的决策。”舍恩伯格说。的确,回顾数百年以来,每当人类选择从数据、证据和事实出发做决定之时,就能做出更好的选择,使生活更幸福。但当大数据扑面而来,人们开始搜集并分析大数据时,舍恩伯格开始意识到,即便拥有合适的大数据,人们仍有可能做出愚蠢的决定。

另一方面,数字化的便捷让生活变得更精简、更无压力,但它也可能带来一些非常严重的影响。比如亚马逊30%的销售是基于大数据分析产生的产品推荐,在更有针对性之余,也意味着市场的决策不再是分散的了,舍恩伯格认为这令人担忧。“因为这些数据不仅被用来策划推荐,还被用来创造一个完整的购买经济,而不是纯粹出于人们的个人选择。也就是说,亚马逊失去了一部分对未来的创造力。”

尽管人工智能被大肆宣传,但人类可以比机器做出更好的决定。那是什么构成了这种特殊的人类能力?舍恩伯格组织了一个小团队,探究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咨询了决策科学方面的顶尖专家,推出《框架思维》一书。“假设两人掌握的数据完全相同,但运用的心智模型不同,则其得出的结论会不同,所做出的决策也必大有不同。可见,是否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并非仅仅取决于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更重要的是采用何等样的心智模型来分析数据。”他强调。

舍恩伯格讲述了“最强抗生素”的故事,帮助我们理解何为“框架”。

麻省理工人工智能教授 Regina Barzilay 研发出“最强抗生素”

全球每年都会有70多万人因感染疾病而失去生命。然而,原本可以救命的抗生素却无能为力,因为细菌已经产生了耐药性。很多研究团队采用常规的药物研发去研发新的抗生素,但这并不适用,因为新的抗生素与现有抗生素的结构非常接近,因此细菌很快就对它们产生了耐药性。而麻省理工人工智能教授Barzilay想到了另一种方法。她没有把关注点放在结构的相似性上,而是放在实际效果,即能否杀死细菌上。在2020年年初,通过大数据分析,在超过1亿种不同的分子中寻找任何具有足够抗菌性能的分子后,Barzilay和团队发现了能杀死超级细菌的超级药物。

“全球媒体的头条新闻都报道:人工智能发现了用于治疗耐药性疾病的抗生素。”舍恩伯格说:“但这错过了真正的故事。”事实上,如果按照旧的方法,Barzilay永远不会发现细菌杀手。“她运用一种新的框架,将注意力从分子结构(即其工作的机制)转移到其功能 (即它能否发挥作用)上来。Barzilay是一位架构者,通过以正确的方式架构事物,她得以解锁新的解决方案。”

舍恩伯格告诉我们:框架即心智模型,是我们在头脑中想象世界的方式。“人类先是用一种方式框定问题,然后又用另一种方式框定问题。他们建立了算法,训练它寻找什么,然后确定它工作的搜索领域。计算机做了繁重的工作,但人类做了只有人类才能做的事情 :将各种变量进行组合和重组,以得出一个成功的解决方案。”

 




在训练中扩展思维

几乎每一个伟大的商业或技术故事都涉及一个人,或者是一个团队,他们改变了与“事实”相反的东西。

NASA的科研人员此前无法想象,没有机翼的火箭能够返回地球重新使用,这造成了他们无法克服的困难。与此同时,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说,谁需要翅膀?我们可以用火箭推力代替。他改变了变量,重置了框架,就像他想象的那样,让火箭着陆以便再次使用。

埃隆 · 马斯克让火箭着陆重新使用

可以说,每个人的框架决定了他的认知水平,从而决定了人生的高度。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在很多成功人士身上找到框架模型:马斯克提倡“第一性原理”,他在做任何决策的时候,都会先用这套框架去衡量这件事情;美国知名投资人查理·芒格也有很多思维框架,包括机会成本思维模型、直觉思维模型、局部最优与全局最优思维模型等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构建自己的框架?舍恩伯格重点谈了构建框架的三大底层要素,也即三个“C”: 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s)、因果律(causality)和制约(constraints)。

反事实思维是指与事实相反的想象,每当人们试图做决定之时,就需要在不同的反事实思维中做出选择。而反事实思维又会受到高度的制约,即受到因果律的制约。人们的想象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因果律,正是反映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因果关系。约束是建构框架发挥作用的第三个要素。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尽的,适当的约束才能让我们合理发挥想象力,有效释放创造力,为决策及行动提供正确指导。

“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目前在什么情况下工作?通常,不协调的约束是无意识地存在的。然后你应该试着问一些假设的问题:如果我放松这个限制会怎样?如果我把另一个完全省略了呢?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找到新的选择,激发反事实思维。”舍恩伯格讲述了提高框架思维的方法,“下一步是尝试扩展一个人的框架。这意味着要认真对待我们的好奇心。”就他个人而言,他正在读一些关于玛雅历史的东西。并不是对那个文明有特别浓厚的兴趣,也不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他很好奇,想知道在时间和空间上如此遥远的人们是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的。他认为也许有一天自己会用到这些知识框架。

在舍恩伯格看来,我们必须经常训练我们的认知肌肉,就像去健身房一样,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决策能力。关于认知思维的培养,有识之士已经在做。比如马斯克正帮助创建一个名为“Synthesis”的在线教育服务。Synthesis试图通过引入诸如进化、引力、内稳态、博弈论和纳什均衡等基本概念,甚至仅仅是合作,为孩子们提供广泛的心智模型。它的运作原理是,下一代需要非常扎实的各种心智模式的储备。舍恩伯格表示,这一原则与他的研究结果非常吻合。

 




让多元框架共存

舍恩伯格表示,框架思维不是建立之后就永久通用的,而是要在应用过程中不断实践和调整,因为任何自身知识体系的构建都是一种螺旋式递进的关系,是“建立—检验—修正—重新建立”的过程。

“当你在建构框架时,你需要注意避免框架僵化,增强思维敏捷性,也就是保持框架的灵活性。”舍恩伯格说。他认为,如果当前的框架无法满足需求,那就应该重新建构框架。越多元的框架,越能让你发现不同的观点。“主动去拥抱变量,适应环境的变化,转换框架,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你可能会打开新的思路,开辟新的途径,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谈到框架的变化,舍恩伯格提出一个关键词:多元主义。他认为,多元主义不同于多样性,它涵盖的范围更广。它不仅指包容多种不同的思维框架,还意味着允许不同的框架相互碰撞、冲突和融合,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理想的框架。尽管在这个过程中,矛盾和冲突会带来紧张和压力,但这一切是值得的。唯有如此,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框架、形成全新的思路,进而实现问题的圆满解决。

舍恩伯格和肯尼斯 · 库克耶、弗朗西斯 · 德维西库一起著有《框架思维》

作为一个经常游走于中美两国之间的学者,舍恩伯格深入研究了两国的科技产业区别。他认为,美国存在着很多创新的元素和土壤,但也存在着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从框架思维来看,美国要塑造未来,就不可能沉迷过往,关键在于改变思维。而在中国,他看到很多中小企业、初创公司,甚至老牌企业都在拥抱变化,不断适应新市场,这一点是美国无法比拟的。当然,中国企业更加灵活,中国也有很好的基础设施,这不意味着未来会很容易,中国企业仍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来迎接挑战。

舍恩伯格希望通过《框架思维》告诉每个人,虽然我们每个决策都伴随着框架(不管是潜意识运行的框架,还是有意识控制的框架),但我们不应把它视为无足轻重,而应把它看作是一种至关重要的认知工具,对当下正在运行的框架有所觉察。“我们可以停下来,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我们在使用的究竟是哪一个框架,它是否适合目前的情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另一个更好的框架,或者优化调整框架甚至可以建构一个全新的框架,以便于更好的服务于决策。”

 


 


Q&A

 Q =《周末画报》

 A =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Q: 在开发新产品时,特别是在医疗保健领域,总是有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发挥作用的故事。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吗?

A: 当有大量数据需要处理时,机器学习和AI可以帮助人们。为此,训练算法的数据必须具有代表性。算法不能推断出它们所训练的数据以外的东西——它们被锁定在数据中。如果数据非常有限,就像新冠疫情开始时那样,人工智能也无能为力。相比之下,人类可以利用他们的想象力做出更好的决定,而不仅仅是现有的数据。

 

Q: 我们是否应该接受所有的心智模式?在你看来,是否也存在原则上不起作用的框架?

A: 没有不好的框架,一个人不能生活在只有一个框架的世界里——我们会在效率中死去。如果只是为了理解别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那么与其他的框架接触是很重要的,即使是那些我们所排斥的框架。

 

Q: 你如何学习心智框架技巧?

A: 首先,你可以问问自己,你目前在什么情况下工作。通常,不协调的约束是无意识地存在的。然后你应该试着问一些假设的问题:如果我放松这个限制会怎样?如果我把另一个完全省略了呢?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找到新的选择,激发反事实思维。所以你可以在你自己的框架中改变约束,看看它会带你去哪里。下一步是尝试扩展,这意味着要认真对待我们的好奇心。就我个人而言,我正在读一些关于玛雅历史的东西。我并不是对那个文明有特别浓厚的兴趣,我也不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但我很好奇,想知道在时间和空间上与我如此遥远的人们是如何解决他们的问题的。也许有一天我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这些框架可以很好地工作。

 

Q: 如何在教育课程中提供心智框架?商学院主要受利润最大化框架和经济关键数字的驱动,这如何适应新的要求,比如可持续性?

A: 商学院传统上采用案例研究,学生们被要求找到一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为了帮助他们,他们得到了框架——例如,来自金融或营销。作为教师,我们提出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考虑其中哪一个最适合。因此,一所好的商学院提供的不仅仅是一种方法论或技术,它还提供了学习和应用尽可能多的不同框架的机会。

在商学院教学中,当涉及到可持续性时,矛盾就出现了。你既想赚钱,又想爱护环境。但这些明显的矛盾也可以带来创新的解决方案。

 









采访、撰文—张古月   

设计—海停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