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食人菌”在日本感染超千人,致死率达3成

“食人菌”在日本感染超千人,致死率达3成

摘要: 感染48小时内或可致人死亡

iWeekly

一种被称为“食人菌”感染症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正在日本国内扩散。该病致死率达30%,感染48小时内便可能致人死亡。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截至6月16日,今年的STSS患者数量已超过1000人,超过了去年全年感染人数941人,创历史最高纪录。专家担心,今年日本的感染人数可能会达到2500人。除日本之外,欧盟也有报告存在感染病例。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考虑到感染的偶发性,并未限制旅行者前往发生感染的国家和地区。

STSS有何症状

据日本厚生劳动省介绍,链球菌存在多种类型。最常见的链球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侵袭性链球菌,会侵入到身体深处;另一种是非侵袭性链球菌,只会影响呼吸道。前者毒性较强,被称为“食人菌”;后者则多见于呼吸道感染,二者并不相同。

STSS是“食人菌”引发的一种严重感染症。STSS最初的症状类似于普通流感,包括发热、寒战、肌肉疼痛和恶心。然而,感染后,病情会迅速恶化,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心跳和呼吸加速的症状。器官衰竭和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也常见。根据东京女子医科大学传染病学教授菊池贤的说法,很多感染者在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医生几乎没有时间确诊和治疗。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大约三分之一的感染者会死亡。

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一则声明中表示,如果患者有以下3种症状就应该特别注意:

(1) 体温超过39摄氏度;

(2) 短时间内内浮肿扩散;

(3) 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回答异常等。

日本《东洋新闻》采访了一名化名为佐藤由美的感染者,描述了她感染后产生的症状。根据佐藤的描述,一天早上她起床时看到自己的腿比平时粗了两倍。肿胀集中在脚踝到小腿。当时她几乎无法看出原本脚踝的轮廓,膝盖以下像一根柱子。“这根本不是浮肿的程度,感觉就像哆啦A梦的腿一样。我忍不住大叫了一声,‘哇!’” 佐藤说。当时佐藤虽然觉得腿很沉重,但没有疼痛感,身体状况也没有异常。后来佐藤还出现了肾炎的症状。不过幸好佐藤选择及时就医,在两周的治疗后,佐藤恢复了健康。

厚生劳动省介绍了另一个错过治疗时机的病例——B女士。B女士大约9年前骑摩托车摔倒。她的右脚胫骨周围出血,有轻微疼痛感。但B女士因为觉得“只是擦伤不好意思去医院”,于是忍耐了下来。然而四天后,她的右脚剧烈疼痛并出现肿胀。她这才去了医院,但被诊断为“擦伤”。随后病情恶化,次日出现呕吐和腹泻,丧失意识并被紧急送医。就诊两天后,医生告诉她:“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可能丧命,只有截肢才有可能救命。”于是她接受了右脚截肢手术。此后,她接受了大约八年的康复训练,现在不得不依赖义肢生活。

STSS可防可治吗?

据彭博社报道,STSS不是可以在家中静养自愈的疾病,患者需要在医院治疗。CDC指出,患者通常需要进行点滴治疗以应对休克和器官衰竭。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感染组织。据综合诊疗医师、菊池综合诊疗诊所院长菊池大和介绍,治疗过程中也应注意肾炎发生的可能性。菊池表示:“当细菌等病原体侵入体内,免疫细胞会产生抗体,与病原体结合以削弱其毒性。这种抗体与病原体结合的物质被称为“免疫复合物。如果体内产生过多的免疫复合物,它们就可能会损害器官。STSS的并发症肾炎,就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的毛细血管中引发的”。

STSS传播给他人的概率较小,但其他较不严重的链球菌感染症传染性强,也可能发展为STSS。“食人菌”的感染途径有两种: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其中,通过伤口感染是最常见的已知感染途径。因此预防感染主要依靠基本的卫生管理。勤洗手,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真菌感染。同时,在他人咳嗽或打喷嚏时做好防护,也有利于预防STSS感染。CDC建议,如果有开放性伤口或皮肤感染,不要进入泳池、湖泊、河流、海洋或浴缸。对于较严重的感染症,特别是65岁以上的患者,抗生素是有效的。

菊池大和则强调,患上感冒等疾病时“休息非常重要”。 “感染疾病说明免疫力下降。为了恢复免疫力,休息是必要的。关键在于营养和睡眠,特别是要确保充足的睡眠。”当我们感染疾病时,应先放下工作,好好休息。

目前为何STSS会在日本流行,原因尚不明确。菊池贤指出,各种传染病(包括流感和腺病毒)在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后通常会有所增加。这当中普通传染病病例正在逐渐减少,但STSS的病例数仍然相对较多。在英国、法国、爱尔兰、荷兰和瑞典,2022年下半年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后也有报告称,包括STSS在内的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症病例增加。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说法,世界卫生组织考虑到STSS感染的偶发性,不建议限制前往存在感染病例的国家和地区。只不过厚生劳动省建议,计划前往日本的旅客应在临行前做好基本的预防措施。

新闻来源:彭博社日本、日本《东洋新闻》、《朝日新闻》、NHK、日本厚生劳动省,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iWeekly周末画报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