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周末画报 > 新闻 > 热点 > 封面人物|詹姆斯·卡梅隆十三年后重返银幕

封面人物|詹姆斯·卡梅隆十三年后重返银幕

摘要: 他的“票房灵药”还能征服影迷吗



iWeekly

十三年后,好莱坞金牌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带着新作《阿凡达: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重回大银幕。2009年,首部《阿凡达》开启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使用3D技术的先河,上映后成为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漫威尚未成名、流媒体还没有霸占客厅时,卡梅隆已经用恢宏的特效搭配动人故事,一次次在电影院震撼黑暗中的观众。卡梅隆对媒体袒露了将《阿凡达》打造成长篇系列的野心。十三年后,他的“票房灵药”还能征服新一代影迷吗?

三小时十二分钟——得知好莱坞最新大片《阿凡达:水之道》时长的观众,难免会有些怀疑。在刷一个短视频只要十秒的2022年,为何还要走出家门,在漆黑的影院里坐上一百九十二分钟?


理由有很多,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必然是其中之一。《阿凡达:水之道》是卡梅隆历时十三年完成的最新作品,2009年,首部《阿凡达》开启了好莱坞商业大片使用3D技术的先河,上映后成为历史上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阿凡达》横空出世之前,霸占票房第一宝座的是卡梅隆最著名的作品《泰坦尼克号》(Titanic)。在漫威尚未成名、流媒体还没有霸占客厅时,卡梅隆已经用恢宏的特效搭配动人故事,一次次在电影院震撼黑暗中的观众。《阿凡达:水之道》故事承接《阿凡达》的剧情,讲述瘫痪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萨利(Jake Sully)在潘多拉星球成家、生子、对抗敌人的故事。影片投资3.5亿美元,全片共有3350个特效镜头。不少电影媒体评价,《阿凡达:水之道》是卡梅隆从业至今最大的一场赌博。卡梅隆对《好莱坞报道》透露,他已经完成了《阿凡达3》的拍摄,也写完了系列第四、第五部的剧本。想要实现他的长期规划,《阿凡达:水之道》必须在票房与口碑上取得双重成功。卡梅隆承认,延续这个系列“全看市场是否能被驱动,人们是否足够喜欢这部电影”。十三年后,他的“票房灵药”还能征服新一代影迷吗?

△卡梅隆在《阿凡达:水之道》拍摄现场。

商业片之王

与卡梅隆一起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片场,他不能听到“不,这行不通”或者“我们做不到”这样的话。工作时,他的脾气可能很暴躁。卡梅隆曾对没有及时赶到片场的施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大吼:“你想让别人来干这活吗?”他评价不得力的同事“聘用你就像解雇了两个得力的助手”,批评不符合他想法的打光师“你做的画面就像两只猴子在侵犯一个足球”。他尤其讨厌在片场指手画脚的制片厂管理层,曾对福克斯的一个制作人破口大骂。电影的一切都必须按照他的想法实现,从预算到故事、配乐与发行日期。同时,他也愿意为了项目顺利进行而放弃一些个人利益。为确保《泰坦尼克号》有足够资金,他放弃了800万美元酬劳,还曾把《终结者》剧本以1美元的价格出售,只为了让片商同意由自己掌镜拍摄。谈到自己“金牌导演”的身份,卡梅隆非常谦卑。他曾说好莱坞“值得信任的人很少”:“这里的许多人觉得只有你成功了,或者他们需要你时,他们才会和你保持关系。我一直试图不被好莱坞的等级制度影响。我不喜欢人们因为我是一个有过好成绩的导演而对我恭敬。”

△《终结者》剧照。

《纽约客》杂志很理解卡梅隆工作时的暴躁:“拍电影时,卡梅隆面临着极端的压力。这些压力中有一些是他自己带来的。他的电影总是当时最昂贵的制作。《终结者2》是第一部耗资过亿美元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是第一部(成本)超过2亿美元的电影。但与失败擦肩而过之后,卡梅隆的胜利总是格外甜蜜。这两部作品都创下了票房纪录。如果说乔治·卢卡斯带来的是‘太空歌剧’,斯皮尔伯格的作品讨论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卡梅隆的电影则浸透了汗水与鲜血,被世界末日的火焰烧焦、融化后,它的核心是浪漫。”



“卡梅隆因为电影技术得到了许多好评,但他其实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讲故事的人。”斯皮尔伯格曾如此评价。在《阿凡达:水之道》的中国线上新闻发布会中,卡梅隆就笑称“没人会为《泰坦尼克号》的特效流泪”:“我的确很喜欢科技,喜欢解决问题。我的大脑生来就有一块属于工程师的区域,另一块则是为了讲故事存在的。我努力让两个区域实现平衡。”卡梅隆出生在加拿大,他的父亲菲利普是造纸厂工程师,他有四个弟弟妹妹。卡梅隆称自己从小就喜欢科幻小说,在童年的笔记本上创作了许多故事,常带领附近的孩子动手做玩具。他的朋友兰迪·福拉克斯(Randy Frakes)回忆,菲利普“当然非常爱儿子,但他作为蓝领工人,对儿子追求艺术这样的高风险事业感到很不舒服”。一次,工作与生活的压力让沮丧的菲利普夺过卡梅隆手中的书,一把撕掉——卡梅隆事后回忆,这件事是自己几十年坚持从事电影行业的最大动力。菲利普从未庆祝过儿子的成功。《异形2》票房大卖后菲利普对福拉克斯说,他不需要当面夸奖儿子:“我认为他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赞美。”


14岁,卡梅隆爱上了库布里克的著名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游》,他开始学习自己制造飞船模型。1971年,卡梅隆一家从加拿大搬到美国加州。卡梅隆先在社区大学学习物理,之后主修英文,但很快退学。他在南加州大学自学电影特效技术,平日靠开卡车糊口,空闲的时候自己创作剧本。他之后为一些剧组制作微型模型,等待拍摄影片的机会。1981年,卡梅隆获得第一份导演工作,掌镜影片《食人鱼2:繁殖》(Piranha II: The Spawning)的拍摄,但两周后就因不听片商的话被开除。卡梅隆之后回忆,自己当时没有能力采取任何法律行动回击:“我还睡在朋友的沙发上,连一个律师也不认识。”当时与他合作的员工回忆,卡梅隆虽然被开除,但他“野心勃勃、顽强、想尽办法完成工作”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2001:太空漫游》。

1984年,卡梅隆在意大利患上流感。在睡梦中,他梦到一个机械骨头战士从大火中走出,这个场景之后出现在《终结者》中。当时还没有CG技术,为了控制成本,卡梅隆与团队想尽办法用最便宜的材料制作机器人的身体,他在片场自己布光、化妆、拖动家具。“如果我的手在一天工作之后没有弄脏,我就没有好好干活。”卡梅隆对《GQ》杂志回忆。等到他在英国拍摄《异形2》时,他才知道英国的摄制组有专人处理每一件事,“他们西装革履,认为我亲自动手就是不满意他们的工作,可是他们的动作实在太慢了”。


“蓝色大海里的漫威”

卡梅隆对大海的迷恋从他还是青少年时就开始了。虽然不支持儿子从事艺术行业,卡梅隆的父亲菲利普却很支持儿子的科学爱好。他常开车带儿子去上潜水课,和他一起游泳。卡梅隆狂热地对水下世界着迷。每次听说水下有鲨鱼靠近,他总是第一个跳下去的人。“我是深海的居民,哪怕只停一秒钟也好。”在《阿凡达:水之道》的宣传活动中,卡梅隆还笑称“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不在第一部《阿凡达》中就拍摄关于大海的故事”。2012年,卡梅隆到马里亚纳海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独自下潜10.9公里的人。《好莱坞报道》评价,卡梅隆过的环保主义生活“远远超出好莱坞明星作秀的标准”。他开一辆十年前的老款小轿车,素食,投资农场和素食制造设备。卡梅隆认为许多现代人都有“自然缺失症”,被长居室内、对着大小屏幕的城市生活方式影响,感官脱节。而《阿凡达》,“它是一部希望你为一棵树哭泣的电影”。如果说《终结者》与《异形2》是卡梅隆对越战、冷战的文化想象,《阿凡达》则是他对自然与家庭的思考。《阿凡达:水之道》的主演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称,这是卡梅隆“拍摄的最私人的作品”。

△卡梅隆在澳大利亚“挑战深海”展览上。

“我想要在艺术上反映我作为五个孩子的父亲所经历的事情。”卡梅隆对《好莱坞报道》回忆。他结过五次婚,和现任妻子一起抚养五个孩子。《阿凡达》上映之后,他被孩子们“联名抗议”,要求他“不要忙着拍戏,回家就对一家人发号施令”。“我意识到我戴着父亲的帽子,为我缺席的家庭时间做无用的补偿。”《阿凡达:水之道》的概念由此萌生:“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家庭是堡垒,它是我们最大的弱点,也是我们最大的力量。我知道怎么写这个故事。我知道做一个混蛋父亲是什么感觉。”在影片中,男主角萨利必须面对不受控制的青春期孩子。大儿子充满责任心,小儿子叛逆又着急,养女性格内向,最小的女儿懵懵懂懂。萨利试图用军队的纪律来管束孩子,却发现他的怒火并不管用。为了活命,他必须违背孩子的想法,带着全家人逃亡。

“我知道年轻观众可能会说:‘没劲,我不想听关于亲情的说教。’”卡梅隆在《阿凡达:水之道》中国线上发布会中说,“但我们是从青少年的角度来讲这个故事的。他们是逃亡者,被迫离开从小长大的家园,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学习融入,想办法被接纳。父母不理解他们,家庭里不乏冲突。我认为无论老少,观众们都能从影片中发现共鸣。”《阿凡达:水之道》在影评网站“烂番茄”上有80%的专业好评与94%的观众好评。它的特效与世界观想象获得许多影评人称赞。在故事中,卡梅隆以现实中的鲸鱼等生物为蓝本,想象了一种体型庞大、有高级智慧、有自己的文化与哲学的动物。为了获得这种生物体内珍贵的“长寿药”,人类对潘多拉星球发动攻击。卡梅隆在采访中说,他认为“阿凡达”系列本质上是一个“关于人性的故事”:“我们也是纳威人,电影不是在讲真正的外星人。影片里的地球人代表我们阴暗的一面,贪婪、破坏环境,纳威人则代表我们的小时候。和自然、和他人还有强烈联结的时候。”

“《阿凡达:水之道》证明卡梅隆对奇幻世界的关注。空中、陆地与水下的生物在影片的世界观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这些超现实、令人惊讶的生物,很快会让观众觉得它们是合理的。”文化网站Deadline评价。“卡梅隆还是第一个在水下完成动作捕捉的人,在这一点上,他的确征服了其他人。”《纽约时报》则将影片比作“发生在一颗很大的蓝色星球里的漫威故事”:“《阿凡达:水之道》的本质是一部西部影片,一个生态寓言,甚至是一个后越南的政治寓言,一个关于浪漫、勇敢与复仇的故事,你能在其中看到古希腊戏剧与《星际迷航》的痕迹。”包裹多重元素,影片“在空中和水底,拳头与火焰,悲伤和振奋中,总是让你想起你以前看过的东西”。


“卡梅隆的野心是真诚的。他想以弱者的名义征服世界,通过奢侈的想象来赞美自然,让一切新的东西有怀旧的感觉。”


内容来自《周末画报》,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撰文—林湃 

编辑—Y 

图片—AFP、Disney 




相关推荐 更多>
请填写评论内容
确定